7.1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方式:推、拉、踢、打、压、提、吸引、排斥等
3、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理解力的概念:(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3)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5.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6.感受1N力的大小:手托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3、力的示意图画法:(1)先找力的作用点(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终点);(2)确定力的方向,沿力的方向画一段线段;(3)标上箭头、力的方向和力的符号及大小(如果没有大小不需要写了)
四、力的三要素和力作用效果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思想)
1、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的关系: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力的大小不同;
2、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方向的关系: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力的方向不同;
3、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方向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力的作用点不同;
例题如图,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发生A、B、C、D四种形变,F1=F2=F3>F4,则: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____.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______.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____.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7.2、弹力
一、弹力
1、物体的性质: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形变:
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性限度: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该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4、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5、弹力的三要素:
(1)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2)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力的作用点:接触面或接触点上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
6、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刻度盘、指针、吊环、挂钩
3、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
一、重力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施力物体:地球(2)受力物体:地球附近所有物体
4、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g=9.8N/kg粗略计算g=10N/kg
g=9.8N/kg物理含义:质量是1kg物体,受到重力魏9.8N。g与地理纬度有关
5、理解重力
(1)地面附近的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不管它们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是力的一种形式,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研究的物体。
(3)重力是非接触力,不论与地面是否接触,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4)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只是引力的一部分。
二、重力的方向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三、重心
1、重心: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有关。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支撑法和悬挂法来确定。
3、重心的理解
(1)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2)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3)当物体的形状、质量发生变化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四、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的定义:2重力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