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后,会不会混在一起拉走了呢?”本市垃圾分类已经推行了一个多月,不少市民担心自己分类的垃圾会在在清运环节被混在一起运输,让分类效果前功尽弃。
近日,记者走进了通州区永顺镇,发现这个镇在垃圾运输环节不仅实现了分类运输,而且垃圾减量效果明显,垃圾分类实行一个月以来,仅处理其他垃圾一项,全镇每天减少近20吨,累计减量约吨。
早上9点,一辆垃圾清运车从永顺镇范庄村居住小区驶了出来,开往几公里以外的镇垃圾中转站。
十几分钟后清运车开到了站门口,门两侧早已经有几辆车在排队进站。一辆白色的清运车首先缓缓启动,开上了磅秤称重量,称完后再爬上一个大斜坡,来到垃圾站的“卸料平台”。在这里,清运车调转方向倾斜翻斗,将垃圾倒进一个倒梯形的卸料口,卸完后再驶离平台。
“过秤、上平台、卸料,这几个步骤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能完成,垃圾倒进卸料口后,清运师傅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的垃圾打包等工作,就由场地的工作人员接手处理。”一名姓武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工作流程,为了更直观的感受处理过程,他带着记者走进打包平台,近距离观看垃圾处理的过程。
从平台下向上看,卸料平台底部有两个巨大的方形铁斗,每个铁斗下面都有一个白色的长方形铁罐子。“方形铁斗连接着平台上面的卸料口,垃圾顺着铁斗下来后,全部装进了白色的转运箱,接下来就该打包了。”武师傅指着转运箱旁边两根粗壮的金属杆说,这个就是打包的液压系统,它负责挤出多余的空气,将倒进转运箱内的垃圾挤压紧实,然后再由转运车拉走。
(通过显示屏可以监控垃圾倾倒情况)
“要想看到卸料口和转运箱里的工作情况,只能进操作间。”记者跟着武师傅走进了卸料口下面的一间操作室,七八平方米大的操作室墙上挂着四台显示屏,旁边有一个布满按钮的操作台。
一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对着墙上显示器说:“下面两台显示屏上分别显示每一个卸料口里面垃圾的倾倒情况,上面两台显示屏可以看到平台上垃圾车的作业情况,我们根据卸料的多与少,通过操作台控制液压杆的推进力度,完成挤压垃圾。”
(工作人员正在清洗垃圾转运箱。)
武师傅介绍说,目前的数据显示,中转站每天可以处理吨其他垃圾,这些垃圾都是镇域范围内各社区、单位分类后运来的,相比分类之前,减少了十七八吨。“数字最有说服力,一个月累计减少多吨垃圾,这个数可不少,相当于四五天的垃圾总量。”打包后的垃圾,最后由转运车拉到垃圾焚烧场,实现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