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做饭的人会被少许、一些或者一把这类的模糊单位搞得头疼,秋叶自己开始学做饭后,同样抄了不少的菜谱,网上菜谱的食材量把握的都非常精确。像是g克、ml毫升这些度量单位,打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它们,现在做饭反而天天见。
一开始秋叶的内心是非常拒绝做饭这么精确调整食材,矫情不说,吃个饭这么费劲,等真正动嘴的时候食欲都被打消了。但是直到这段时间,做饭的味道越来越失控,一周做3次麻婆豆腐,次次味道都不重样,好不容易有一次味道对了,之后却很难还原。没有办法,也是服气了,看来学习任何东西都得一点一点来,攒装备先。
国内这类食品秤的产品还是比较多的,各个价位段也都存在,不过普遍价格都不是非常高,那何不选择一个颜值高、功能全的。最终选择了Yolanda智能食物秤,有白色和炫彩两个颜色可选,吃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肯定还是炫彩的符合当下的心情。
很快就收到了欣欣念念的食物秤,快递倒是挺快的,就是可能在运输途中受到了一点挤压,从包装盒的四个角可以看到。不过Yolanda的包装还是非常牢固的,内部有防撞泡沫,盒内的食物秤到不会有什么问题。
包装正面是这次Yolanda智能食物秤的外观渲染图,通过图片看,感觉这种马卡龙炫彩渐变确实很漂亮,而且很百搭,不管是姑娘还是小伙使用起来都没有违和感。
在左下角可以看到产品的型号是CK10A,右下角有个“轻牛健康”的APP标识,既然带有智能二字,APP肯定是少不了的。
包装背面是一些产品特色和信息,像一键置零去皮以及摄入卡路里、营养分析的功能都有,1g的精度也足够精准。整个Yolanda智能食物秤重g,还是挺有分量的,比想象中要稍重一些。
打开包装就可以取出Yolanda智能食物秤本体,与渲染图上对比,颜色的渐变效果没有差别,颜色饱和度稍微高一点,总体外观符合预期。
毕竟这类产品的功能比较单一,所以开箱也很简答,没有什么配件,不过附送了电池,不用另购了。
Yolanda智能食物秤的表面是钢化玻璃材质,观感和质感都非常高级,最近气温比较凉,摸上去冰冰的。渐变色的过度很自然,数显也是隐藏的设计,不过感觉Yolanda智能食物秤的数显分辨率好像更高一些,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在正面就两颗触摸按键,左边是单位转换,右边是开机和去皮功能。Yolanda智能食物秤支持克g、毫升ml、oz盎司和lb磅这4个单位的转换,这个功能非常方便,除了常用的液体和固体的单位转换外,oz盎司和lb磅也非常游泳。
有些国外的健身博主会用到磅或者盎司这些单位,因为在国内日常用不到,所以每次还要转换一边,现在直接上秤就可以使用这些单位。
打开底面的电池仓就可以安装电池使用,这种东西的耗电快赶上遥控器了,所以也没必要考虑待机时间这个问题。装上电池,开机使用就完事了。
一般情况下称重肯定都会放置一个器皿,忽略这个器皿的重量非常简单。
触摸开机键开机后,先放上空的小碗或者杯子,按下“去皮”按键,也就是置零功能,这时候显示重量会归零,之后倒入需要测量的东西就可以了。
以秋叶做馒头为例,经过食谱查询,需要g的面粉+5~6g酵母+20g糖。
在轻牛健康APP中添加酵母,之后称重,调整到合适的重量后,就可以保存到手机的食材中。
Yolanda智能食物秤的称重范围是2g~0g,所以像g的面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因为Yolanda智能食物秤的尺寸是××20.7mm,只要比这个尺寸小的量具都可以放在上面使用。
同样使用轻牛健康APP保存面粉的重量。
加入20g的糖。
这次做馒头还想放点牛奶,可以根据自己找到的食谱调整单位,在测量的时候触摸左边的“单位转换”按键就可以调整单位。因为秋叶是按照50g牛奶为标准,所以就直接使用了默认的设置,如果是ml毫升作为单位可以调整到相应单位。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做牛奶馒头了。
这样看食谱就不会摸不清少许或者一把这样的模糊单位了,可以精确使用食材。
再来个蛋挞,这里就要提到置零去皮操作的便利。因为蛋挞需要g奶+2个鸡蛋+25g糖,只需要把鸡蛋和奶称好g后,置零后,加入25g糖就好了。
最后给大家展示一下秋叶最后的成果,这就是自己做的蛋挞和牛奶小馒头,是不是看起来非常有食欲。
联动APP不仅可以记录每次做饭的食材重量,还可以通过自带的食谱进行营养分析,这样也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