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阀的集成化
一个液压系统中有很多控制阀,这些控制阀可用不同方式来连接或集成。液压控制阀可分为有管集成和无管集成。
有管集成是最早采用的一种集成方式,它用管件(管子和接头)将各管式连接液压控制阀集成在一起。其主要优点是连接方式简单,不需要设计和制造油路板或油路块。缺点是当组成系统的控制元件较多时,要求有较多的管子和管接头,上下交叉,纵横交错,占用空间加大,从而使得系统布置相当不便,安装维护和故障诊断困难,系统运行时,压力损失大,且容易产生泄漏,混入空气及振动噪声等不良现象。此种集成方式仅用于较简单的液压系统及有些行走机械设备中。
无管连接是将液压控制元件固定在某种专用或通用的辅助连接件上,辅助连接件内开有一系列通油孔道,液压控制元件之间的油路联系通过这些通油孔道来实现。按照辅助连接件形式的不同,无管集成可分为板式、块式、链式、叠加阀式、插装式及由这几种集成方式组合而成的复合式集成等形式。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油路直接坐在辅助件或液压阀阀体上,省去了大量管件;结构紧凑、组装方便、外形整齐美观;安装位置灵活;油路通道短,压力损失较小,不易泄漏。
我们来看看现在民用领域主流的液压阀体的组合方式1液压阀的板式集成
板式集成液压控制装置,是把若干个标准板式液压控制阀用螺钉固定在一块公共底板(油路板,亦称阀板)上。按系统要求,通过油路板中钻、铣或铸造出的孔道实现各阀之间的油路联系,构成一个回路。对于较复杂的系统,则需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回路,用几个油路板来安装标准板式液压元件,各个油路板之间通过管道来连接,通常将油路板上安装阀的一面叫正面,不安装阀的一面称为反面。
板式集成液压控制装置
2液压阀的块式集成
块式集成是按典型液压系统的各种基本回路,做成通用化的六面体油路块(集成块),通常其四周除一面安装通向液压执行器(缸或马达)的管接头件外,其余三面安装标准的板式液压阀及少量叠加阀或插装阀,这些液压阀之间的油路联系由油路块内部的通道孔实现,块的上下两面为块间叠积结合面,布有由下往上贯穿通道体的公用压力油孔P、回油孔O(T)、泄露油孔L及块间连接螺栓孔,多个回路块叠加在一起,通过四只长螺栓固紧后,各块之间的油路联系通过公用油孔来实现。
1—单泵或双泵供油进口;2—集成块前面;
3—油块左侧面;4—二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5—背压阀;
6—通液压缸小腔的管接头;
7—通液压缸大腔的管接头;
8—测压管;9—顶块;
10—压力表;
11—压力表开关;
12—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13—调速阀;14—过渡板;
15—顺序阀;16—集成块后面;
17—集成块;
18—集成块侧面;
19、20—双、单泵供油进油口;21—基块。
块式集成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3液压阀的链式集成
液压控制装置的链式集成与块式集成非常相似。它由液压系统中个控制阀及其连接辅助件(阀块、连接块、隔板和端板等)所组成。每个阀块上均只安装一个标准板式液压阀或一个组合叠加液压阀。依靠阀块中的通油孔道及格辅助件吧整个液压阀及油路联系起来。像链条一环扣一环串联成一个集成块的液压控制装置。
链式集成液压控制装置示意图
4液压阀的叠加阀式集成
叠加阀是在集成块和集成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元件。采用这种阀组成液压系统时,不需要另外的连接件,以自身的阀体作为连接体直接叠合而成所需的液压传动系统。
叠加阀与一般阀在工作原理上没有多大差别,但在具体结构上和连接方式上有其特点,因而它自成系列。每个叠加阀即起到控制元件功能作用,又起通道体作用。每种规格通径的叠加阀主油路的位置和数量都与相应通径主换向阀相同。因此,同一通径系列的叠加阀都可以叠加起来组成不同的系统,通常一个系统(指控制一个执行部件)可以叠成一叠。在一叠中系统中的主换向阀(主换向阀不属于叠加阀它是标准的板式元件)安装在最上面,与执行部件连接用的底板块放在最下面;叠加阀均安放在主换向叠和底板块之间,其顺序按系统的动作要求而定。
由叠加阀组成的液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
②安装简单,装配周期短;
③液压系统如有变化,改变工况,需要增减元件时,组装方便迅速;
④元件之间实现无管连接,消除了因油管、管接头等引起的泄漏、振动和噪声;
⑤整个系统配置灵活,外观整齐,维护保养容易;
⑥标准化、通用化和集成化程度较高。
叠加阀式集成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及液压叠加回路图
1—叠加式溢流阀;2—叠加式流量阀;3—电磁换向阀;4—叠加式单向阀;5—压力表安装板;6—顺序阀;7—单向进油节流阀;8—顶板;9—换向阀;10—单向阀;11—溢流阀;12—备用回路盲块。
另外,现在发达国家对液压系统有要求的整机厂商基本都在使用插装阀等较为先进的小型液控组件。未来的液压行业也将面临着小型化,精密化,高质化的行业格局。到今天为止的人工效率,低价跑量的经营方式,即将终止。提高精度和加工效率迫在眉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